PSA 攝護腺指數上升怎麼辦?
PSA的限制及更精準的 前列腺健康指數(Prostate Health Index,PHI)
7/10/20251 min read
認識攝護腺特異抗原(PSA)
PSA(攝護腺特異抗原)是一種由攝護腺分泌的蛋白質,能透過抽血檢查輕鬆測得,常用於早期偵測攝護腺癌。一般來說,PSA 正常值應小於 4 ng/mL;若 PSA 落在 4–10 ng/mL 之間,罹癌風險上升至約 25%;若高於 10 ng/mL,罹癌機率更可能達到 60%
不過,PSA升高並不一定代表罹癌。攝護腺肥大、發炎、泌尿道感染,甚至攝護腺按摩、內視鏡檢查等因素也會造成數值上升。因此,若PSA異常,醫師會結合 PSA 結果與肛門指診狀況建議進一步進行磁振造影(MRI)或切片檢查,以釐清是否為攝護腺癌所致。
為什麼要抽PSA攝護腺指數?
攝護腺癌是一種與年齡老化相關的疾病,早期通常沒有明顯症狀,因此不易察覺。臨床上建議50歲以上的男性,每年進行攝護腺特異性抗原(PSA)抽血檢查,並接受肛門指診,以利早期發現。如果有家族病史的人,建議從40到45歲就開始定期篩檢。
PSA的限制及更精準的 前列腺健康指數(Prostate Health Index,PHI)
PSA 是一種可從血液檢出、由攝護腺分泌的蛋白質,正常值通常小於 4 ng/mL。抽血檢查 PSA 相當方便,因此有時候不到 40 歲的年輕男性,也可能因健康檢查發現 PSA 偏高,進一步檢查才發現罹患攝護腺癌。不過,雖然 PSA 檢查敏感度高,可達八成,但其特異性較低。也就是說,即使 PSA 升高,也不一定是攝護腺癌,可能只是攝護腺發炎或良性肥大。
**前列腺健康指數(PHI)**是目前臨床上用於檢測前列腺癌的新興技術,由三種血清指標──總 PSA(tPSA)、游離 PSA(free PSA)與 p2PSA──計算而得。根據研究顯示,PHI 的診斷特異性優於傳統 PSA 三倍之多,特別是在 PSA 落於 4–10 ng/mL 的「灰色地帶」時,能提供更具參考價值的判斷依據,輔助醫師決定是否進行切片檢查。
攝護腺切片:確診的關鍵,但也有盲點
若懷疑有攝護腺癌,最終仍需靠切片來確認。切片會在直腸超音波導引下,隨機從攝護腺取出 8~12 針組織做病理檢查。不過切片會有疼痛、出血、感染等風險,也可能因病灶太小、太深而漏掉。若 PSA 持續升高但切片結果陰性,病人常常會面臨是否要再次切片的壓力與焦慮。
mpMRI:提升診斷準確度、減少不必要切片
所幸,現在已有更先進的檢查工具——多參數磁振造影(mpMRI),能大幅提升攝護腺癌診斷的準確性。mpMRI 是利用高磁場的核磁共振掃描攝護腺,搭配多種影像技術(如 T2W、DWI、ADC、DCE),並透過國際標準的 PI-RADS 評分系統,判斷是否為臨床上具意義的攝護腺癌。
PI-RADS 等級分為 1 到 5 級:
PI-RADS 1~2:幾乎不可能是癌症,通常不需切片。
PI-RADS 3:結果不確定,可依年齡、PSA密度、PHI等指標綜合評估是否切片。
PI-RADS 4~5:分別表示有可能與極有可能是臨床上重要的癌症,建議進一步切片確認。
此外,mpMRI 影像還能與超音波影像融合,進行精準的 MRI 融合切片(MRI fusion biopsy),提高切中病灶的機率,避免「亂槍打鳥」式的傳統切片方式。
切片方式進步,提高準確度並降低風險
過去,進行攝護腺切片主要透過經直腸超音波導引攝護腺切片(TRUS biopsy),即由肛門插入超音波探頭,引導針頭穿刺攝護腺組織送病理化驗。然而,此方式多為隨機取樣,未必能精準取得腫瘤部位,可能導致偽陰性。此外,也存在血尿、感染甚至敗血症等併發風險。
隨著技術進步,目前已有更先進的選擇——核磁共振影像與超音波融合導引攝護腺切片(MRI-US fusion biopsy)。病人先接受核磁共振檢查,再將 MRI 顯示的可疑病灶與即時超音波影像結合,進行 3D 精準定位切片。準確率可達 60–70%,大幅提升診斷率並降低偽陰性。此外,若選擇經會陰路徑進行切片,亦可顯著降低泌尿道感染與敗血症風險。
MRI引導的融合標靶切片:更安全、精準的選擇
根據2024年美國攝護腺癌早期診斷指南建議,對於初次PSA異常患者,應優先安排多參數核磁共振影像(mpMRI)進行檢查。若MRI顯示疑似病灶,則可再進行「經會陰MRI融合超音波標靶切片(Fusion Biopsy)」,具體流程如下:
事前定位:影像科醫師判讀MRI並描繪疑似病灶
手術當日:泌尿科醫師透過超音波再次描圖,融合MRI影像
精準切片:進行3–5針標靶切片,並輔以12針系統性取樣
此技術有效提升攝護腺癌偵測率至60%–85%(依MRI評分不同),同時降低術後感染與併發症機率至極低,敗血症發生率近乎為零。
費用與健保補助
目前健保僅給付傳統切片與後續癌症確診後的MRI檢查。若想提升準確度,MRI與融合切片目前屬自費檢查:
mpMRI:約新台幣12,000–15,000元
MRI融合切片:約新台幣45,000元
醫師會根據您的情況與您討論是否需進一步檢查,共同做出適合您的決策(共享決策)。
哪些人應定期檢查?
建議以下族群定期檢查攝護腺健康:
年齡50歲以上男性(或有家族病史者提早至40歲)
有攝護腺癌家族史者(風險提高10倍)
有PSA異常或症狀(排尿困難、夜尿、骨頭痠痛)
結語:及早發現,安心治療
攝護腺癌若能早期發現,治癒率非常高。透過精準檢查技術的導入,我們有機會更安全、更有效率地找出潛藏的腫瘤。如果您有任何疑問,歡迎洽詢泌尿科醫師,及早檢查,守護健康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