腎結石新式微創手術:軟式輸尿管鏡雷射碎石
腎結石,是許多人都可能會遇到的問題。傳統治療如體外震波雖然不用全身麻醉,侵入性掉低,但可能遇到石頭打不碎,或打碎了再排出過程中卡住輸尿管造成症狀仍然需要手術,以及有凝血劑使用的病人不適合的問題。近年來,有另一項更進步的微創手術治療選擇——軟式輸尿管鏡雷射碎石手術
楊宇祥醫師
7/21/20251 min read
腎結石新式微創手術:軟式輸尿管鏡雷射碎石
【臨床案例】腰痛就醫,發現腎結石
63 歲的張先生因左側腰痛至門診就醫,經影像學檢查發現左腎有兩顆約 1.5 公分的腎結石。在與醫師討論後,他選擇接受體外震波碎石術(ESWL),這是一種非侵入性、無需麻醉、當日可返家的治療方式。
然而,術後三週回診追蹤X光顯示:結石大小並無明顯變化,顯示碎石效果不佳。張先生也詢問是否有其他治療方式。
為何體外震波碎石效果可能不佳?
體外震波碎石術雖然操作簡便,恢復期短,但其治療效果受到結石特性與病人體質的影響,臨床上在以下情況常見碎石效果不佳:
❌ 結石體積過大(一般建議<2公分)
❌ 結石硬度高,如:
單水草酸鈣(whewellite)
胱胺酸(cystine)
雙水磷酸氫鈣(brushite)
❌ 結石位置不利,如位於下腎盞,即使震碎也不易自然排出
❌ 病人體型較大,影響震波能量傳導
❌ 結石數量多或雙側結石,需分次治療
此外,即使震波成功將結石擊碎,後續仍仰賴患者多喝水、多走動以利結石自然排出。若碎片卡在輸尿管(俗稱「stone street」),反而可能導致輸尿管阻塞、劇烈疼痛或腎積水,需進一步手術處理。
治療選擇:軟式輸尿管鏡雷射碎石術
鑑於體外震波成效有限,後續建議張先生接受軟式輸尿管鏡雷射碎石手術(RIRS),處理左腎內頑固性結石。
▶ 手術方式簡述:
此手術屬於經自然腔道進入的微創手術,過程如下:
由尿道進入,經膀胱與輸尿管直達腎盞
透過可彎曲的軟式內視鏡觀察結石位置
經內視鏡通道伸入雷射光纖擊碎結石
結石碎片多數可經尿液自然排出,部分可利用取石網取出
整體手術無需切開皮膚,幾乎無出血,術後隔日即可出院,恢復期短。
術後恢復與追蹤
術後數月內,張先生持續於排尿過程中排出細碎結石。五個月後門診追蹤顯示:左腎結石已幾乎完全清除,僅剩極小碎片,無需再進行手術處理,進入定期監測與預防結石再發的階段。
軟式輸尿管鏡手術的臨床優勢
✅ 無需開刀,無傷口、低侵入性
✅ 幾乎不出血,安全性高
✅ 可同時處理雙側、多顆結石
✅ 適用於位置困難或體外震波失效之結石
✅ 術後恢復快,住院天數短
⚠ 提醒:
若碎石量大,部分碎片將於術後數週至數月內陸續排出,需依照醫囑回診追蹤。
技術升級與發展趨勢
🔹 高功率雷射(如:120瓦 Ho:YAG 或 Thulium 雷射):擊碎效果更強、速度更快、可達到「粉末化」碎石,減少碎片堵塞機率。
🔹 拋棄式軟式輸尿管鏡:一次性使用,避免器械損耗與交叉感染,同時提升影像清晰度與手術品質。
🔹 吸引導管(Suction Sheath)系統
結合碎石與同步吸引功能,能在碎石過程中即時吸出碎片與血水,不僅提升視野清晰度,也降低碎片逆行、減少輸尿管壓力與感染風險,對於碎石量大或粉末化治療更具優勢。
結語:精準微創,讓結石治療更安心
腎結石是常見的泌尿道疾病,治療方式必須根據結石大小、硬度、位置與病人整體狀況來做選擇。
對於不適用體外震波或效果不佳的病人而言,軟式輸尿管鏡雷射碎石術提供了一種安全、有效、微創的替代方案,逐漸成為現代泌尿結石治療的主流。
如有腰痛、血尿、尿中沙粒感或結石病史,建議及早至泌尿科檢查與討論治療選項,才能早期處理、避免併發症發生。